台灣的和談豪賭

 

藉由貿易、防禦及民主,以求與中國講和的馬英九觀點

  

By Leslie Hook

Taipei


譯者:奧斯不來陳

 

 

與世界上其他多數國家相比,最明白被時值崛起的中國陰影所籠罩之箇中滋味的國家,可說是非台灣莫屬。台灣是一個生氣蓬勃的民主國家,距離--裝置1500枚已鎖定目標,且可隨時發射的飛彈--的中國海岸僅有100英哩之遙,其2300萬國民在去年三月選出了一個承諾緩和中台關係的總統。

 

這個人就是馬英九,出生於香港,接受美國律師教育,隸屬曾於60年前的國共內戰中、敗給毛澤東的國民黨。馬英九對中國採取了安撫政策,試圖平息爭議(就技術上來說,雙方都宣稱擁有對方的主權),並且說服他的支持者相信對中國的經濟開放可以帶來好處,同時將主要論調放在雙方相近的文化。

 

當我上個月在總統辦公室與馬英九會面時,他的臉上帶著黑眼圈,乾淨俐落地與我握了手--由於12月5日的地方性選舉,他為了替國民黨發表巡迴演說,搭著空軍一號四處奔波。但在談到中國時,他的臉色便為之一亮:「武力也是保衛台灣的選項之一,但並不是最重要的選項。在與中國大陸交涉時,我們也十分仰仗台灣的軟實力(soft power)。」

 

對馬英九來說,「軟實力」意指台灣與中國之間的直航班機、直通郵務、直達貨輪,以及降低中國旅客來台的困難度。中國與台灣的代表團將在下個禮拜(譯註:12月20日)於台中會面,召開第四次的兩岸官方對談,在會議中期望達成共識的議題共有:「兩岸租稅協議」、「兩岸標準檢測及認驗證合作」、「漁業勞務合作協議」、「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」等等,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建樹。

 

「我不曉得你是否搭過兩岸的直航班機?沒有嗎?」他微微一笑,問道:「如果你有搭過,也許就會明白與一年半前相比,究竟有多方便(當時的旅客必須在香港或澳門轉機)。眾人都十分的放鬆,甚至是對岸的民眾也這樣覺得。我們將會保持目前的外交狀況,解除兩岸的緊張關係,並在經濟以及其他領域中,打造更加緊密的關係。」談到台北目前的悠閒氛圍,他並不是開玩笑的--我稍早才悠閒地逛進了總統府,甚至連檢查包包及身分核對都免了。

 

馬英九的外交政策乃是根據他的「三不原則」:不統--在他任職期間不進行統一,不獨--不追求法理上的獨立,不武--不使用武力解決兩岸紛爭。與前任總統陳水扁使盡渾身解數,只為讓台灣被國際社會接受的政策相比,馬英九的政策可說是極為成功。陳水扁過去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充滿了爭執,有些是小規模的,有些則相反。他曾經發行過敦促台灣加入聯合國的郵票,中國的郵局則是連忙退回貼有這類郵票的信件。

 

三不政策顯著地減緩了兩岸的緊張情勢,馬英九仍在苦思雙方關係未來的走向:「兩岸是否會如中國所企望地歸於一統,將視未來數十年(譯註:或十年?decade和decades的爭議尚未解決以前,譯者會保留此條註釋)的發展而定,現階段沒有任何人能回答這個問題。但是身為這個國家的總統,我相信2300萬的台灣人民會想確保一、兩個世代的和平,以求使兩岸的人們有充裕的時間和自由去瞭解、珍惜,並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。」

 

在美國內部掀起了對馬英九的抨擊浪潮,指控他妨害了台灣民主的完整性,且低估了中國對台灣的合併意圖。但至少他對台灣所面對的威脅還算清楚:「和緩的(兩岸)對峙情勢,有賴於美國對台灣持續的武器輸出。」馬英九解釋:「沒有充足力量來維持台灣國防,必定會使台灣在登上談判桌時坐立難安。」

 

在1979年所頒布的「台灣關係法(Taiwan Relation Act, TRA)」規範之下,當台灣受到攻擊時,美國就必須被迫介入--這個方案是為了控制該區域的衝突,但現在的情勢似乎有了改變。歐巴馬總統進入了白宮,馬英九總統是否會擔憂美國對亞太地區的維安承諾?

 

他立刻解決了這個問題:「我們感到十分自在。」對於歐巴馬在11月間的訪問,他說:「我認為他的政策並沒有偏離前任美國總統的路線。」馬英九解釋:「而他也告訴(中國)的東道主,他將會繼續對台灣輸出防禦性武器。」

 

歐巴馬是否履行他的諾言,很快就將揭曉:台灣正在等待美國國務院向美國國會報告,一件包含黑鷹直升機、潛艇設計圖以及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升級的軍購案--上述採購項目,乃是在布希主政期間的2001年所公佈。馬英九總統似乎並不著急:「軍購案已經進入行政處理程序,花個幾年時間並不為過。」

 

馬英九目前所受到注目、且最緊迫的課題,就是開放台灣經濟對中國的發展,以便加強雙邊的貿易聯繫,並使台灣的投票人得以享受恢復邦交的好處。馬英九簽署的計劃即為ECFA(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),一紙包山包海(all-encompassing)的條約,內容涵蓋降低關稅、開放市場,以及例如智慧財產權保護等的地區性經濟合作。

 

眾所皆知,推銷ECFA是件艱難的任務:在野的民進黨表示,這張條約將會「偷」走數百萬台灣人的就業機會,並使台灣充斥著中國的廉價貨物--此論點使台灣南部農業地區產生深遠的共鳴。這也是民進黨在12月5日的地方選舉中,能獲得堅實成長的部分原因。到目前為止,民進黨的論述都有事實為其撐腰:即便兩岸之間有了直航班機,以及嶄新的「放鬆」氛圍,台灣對中國出口金額,在中國本年度的進口總額中的百分比,事實上是跌降的。這並不一定是馬總統的錯--由於全球經濟危機,台灣的出口量遽降--但在政治層面上來說,這個時間點可說是十分不利。

 

馬英九並不完全是個自由貿易者(a free-trader)。他誇口維持了對中國農產品的限制,且將中國的勞工拒於台灣之外--恰好是選民所關心的兩個關鍵議題。但他也瞭解,台灣將會為了拒絕開放而感受到強烈的痛苦:「只要區域性經濟整合的腳步持續,我們害怕台灣會被冷落,且遭到邊緣化。」

 

馬英九擁有的時間不多:「站在台灣的立場,我們意識到,當東南亞國家聯盟(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, ASEAN)與中國於明年一月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後,將會影響到台灣對中國的出口貿易。」因為來自ASEAN的十個會員國的貨物,將能免除關稅進入中國。他列舉出石化產品、機械裝置、汽車零件、部分紡織品等等,在台灣特別受到關注的品項。

 

ECFA並不單單只有關和中國之間的貿易;馬總統希望該條約也能加強與其他國家間的貿易關係的牢固程度。台灣希望能與其他主要經濟體--例如美國、日本、韓國等等,簽訂自由貿易協定,但這想法行不通的原因是:「中國總是阻撓我們簽定該類條約的努力。」

 

台灣正試圖找出從中國成長的經濟中獲利,又能避免被其政治體系敲竹槓、或是被人民幣淹沒的辦法。馬英九表示:「對中國開放,最重要的就是採取謹慎的方式。我們已經允許中國企業進入台灣投資,但僅限於大概100項左右的產業。」

 

在開放金融機構方面,馬總統表示,兩岸已經「大致上」同意讓雙方的銀行進入市場,ECFA將會納入「確保國內的金融秩序不致陷入混亂」的條款。

 

他也對台灣的制度深感信心,認為其能在面對中國的難纏影響時,證明自身的適應力。「我們有超過70,000間的企業在中國投資,雇用了數百萬的中國工人。你知道的,他們可能利用這些事,企圖介入我們的政治或其他種種,而目前還不是那麼明顯。這是一個非常民主且自由的國家,任何該類企圖都會被報導出來,並影響兩岸關係。」

 

最後,馬英九認為「經濟開放」會自我成長,並對中國帶來反彈作用:「我們已經將台灣從一個貧窮、農業的、未完全自由的國家,轉變為一個擁有民主典範的現代經濟體。而當中國人試著爭取更多的經濟自由,甚至是政治上的自由時,這也對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。」

 

在他看法的裡,中國觀光客占了重要的地位:「並非每個人都會對台灣的風景感到印象深刻,」他謙虛地說:「但他們會被這個社會給深深地打動,這是個真正的自由社會,一個所有個體都會尊重彼此權利和隱私,並尊重諸如言論等自由的社會。他們也會仰慕我們的民主制度,即使他們可能覺得這種制度有些紛紛擾擾。」

 

馬英九把這視為歷史性的契機:「我想創造一個情境,能讓雙方進行比較,看看哪種體制對中國文化,以及中國人民比較好。」但這個夢想僅能留給馬英九自己:中國的領導人距離擁抱台灣的民主試驗,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,而他們也很快地就體會到,來自台灣民主制度的潛在威脅,也因此針對前往台灣的中國觀光客,設置了具體的限制措施。

 

就與任何企圖趁中國崛起時搭便車的國家一樣,與中國的關係成功與否,將取決於馬總統對中國的瞭解程度。在台灣,馬英九被視為是個徹底的中國人--比如說,他的中文講得比台語流利。而那些指向他的批評則指出,馬英九對於自己正在與其交涉的國家,想法實在太過天真。在本質上來說,與中國之間的所有來往,都得依北京當局是否會成為一個可靠的--讓人真的相信它會把海岸飛彈撤除的--談判夥伴,或是開放中國遊客出國人數的額度。

 

馬英九對於兩岸人民得多多互相學習的看法,抱持開放的態度:「中國的人民可能並不完全懂得我的政策,」當我們的訪談步入尾聲時,他陷入了沉思,並提及他的三不政策:「他們有時會不明白,為什麼我們不接受統一。我認為統一的時機尚未成熟,而我們也尚未好好的瞭解彼此。

 

 

本篇新聞引用自亞洲華爾街日報:http://online.wsj.com/article/SB10001424052748703514404574588863008012766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skarBria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