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星期專訪》中以奧會模式 阻馬出席世運開幕
記者鄒景雯/專訪
承辦高雄世界運動會讓世界看見台灣的高雄市長陳菊,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,馬英九總統出席世運開幕式並宣布世運開始,中國自始至終都以「奧會模式」對世界運動總會施加壓力、採取反對態度,由於世界運動總會IWGA主席朗佛契Ron Froehlich的堅持,才得以突破。
她同時強調,世運是國際架構,不是兩岸關係,不是馬英九所謂的「互不否認」,台灣的存在是事實,台灣與中國在此平起平坐,不是誰可以否認或不否認的。這次國際奧會副主席豬谷並且稱讚,高雄世運辦得比北京奧運還要成功。
國際奧會稱讚 比北京還成功
問:高雄世運獲得高民調的肯定,妳認為成功的要素是什麼?
陳菊:從二○○四年高雄市長謝長廷、體委會主委林德福主動爭取開始,過程中經歷了許多艱難的歷程,我在選舉時只知道已經成立了世界運動基金會要辦世運,但是內容完全不清楚,真正感受到壓力是上任的第三天,我去世運主場館主持動土,工務團隊簡報時告訴我,這個主場館兩年一個月一定要完成,在高度的時間壓力下,許多設計施工十分耗時,例如八十幾座馬鞍型每座的樣子都不一樣,包括螺旋狀的都有力學的計算,已經不可能更改,我告訴工務單位,我們只有拚,必須全力以赴。
從無到有,我們很幸運,互助營造可能是全台灣最好的營造,他們也有這是拚台灣面子與尊嚴的光榮感,許多困難一一克服。我告訴我們的團隊,這如果有什麼閃失,都是無法交代的,倘若謝長廷爭取到、陳菊執行不力,這怎麼交代?
這次有二十九個場館,有些是從零開始,有些需要修繕,我們沒有採取傳統運動會由單項協會或體育會去辦,而是由學校的校長分別去負責每個賽場,我則追蹤教育局進度,其中短柄牆球的強力玻璃,是在最後倒數十天才從韓國空運來台裝設完成,校長都有很豐沛的行政歷練,對運動的推廣有濃厚興趣,他們做的很完備,真的很好,這是很重要的力量。
第二個力量是我們的志工。這些來自社會局、衛生局、環保局等各類的志工全部集合,經過七十二小時的基本訓練而後在主場館大會師,他們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,其中國際菁英的志工,具備不同語言的能力,有些年紀較資深,有些是一家幾口,這些志工的參與在這次非常符合世界運動會的精神,強調友誼、合作、團結。
維安這一塊,劉世芳專任執行長後,由於其在國安會任職的資歷,才逐漸上軌道,今年二月農曆年期間,經由美國在台協會安排,我們前往拜訪美國國土安全部,美國這次幫了很大的忙,日本、以色列等國,在情資上提供了許多交換與合作,確保維安具有很高的難度,但是今天做為一個承辦城市,這被視為是一個基本的能力。
我最感動的是台灣人的熱情,一位法國飛翔翼選手漂離降落,我們的市民自動把他載回會場。國際標準舞在高雄小巨蛋舉行,西班牙籍的會長說他們最多的一次在倫敦是四千名觀眾,就已經很驚人了,這次則是一萬五千人,而且全場咻咻叫,為每個國家的選手加油聲不斷。
台灣人這次在世界運動會上真的是讓全世界刮目相看。每位到高雄的貴賓,一下飛機就有專人專車,志工如同地陪,講西班牙文也通,讓你語言無障礙,這次是第八屆,IWGA朗主席說,從來沒有像這次辦得這麼好。國際奧會副主席豬谷也說,我們辦得比北京奧運好。
赴中宣傳前提 是不拿台胞證
問:世運之前,市長決定到中國行銷世運,在國內引起不同討論,妳的著眼是什麼?
陳︰行銷世運是承辦國家的責任,我們去美國紐約、日本東京之後,要不要去中國北京?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困難的決定,幕僚在內部有兩種不同看法,不去,我最輕鬆,好睡,不必面對壓力,但是台灣應不應該利用這歷史的機會去面對中國是一個國家,台灣有自信展現存在?但是民進黨已經很脆弱,我的作為到底是加分、還是減分?這真是痛苦不堪,也幾度反覆。
去中國,我有幾個條件,第一,我不拿台胞證,第二,我的行程與談話完全公開,我只做與世運有關的事,我也不見與世運無關的人員。
問︰但國民黨發言人說,所謂不拿台胞證,是別人幫妳拿,你還是用台胞證進入,事實為何?
陳︰國民黨說的是海基與海協的兩會模式,我們用的是世運主辦國家城市的身分,台灣給予所有貴賓來台免簽證,中國來這裡的選手也是免簽證,這是一個互相的待遇。對方同意我、副市長李永得、執行長劉世芳三人免持台胞證。
當天到北京,下午就會晤北京市長,對方提到金融海嘯對北京沒什麼影響,我則說金融海嘯讓我們中央政府馬英九總統承受很大壓力,這是個自然的回話,我們在台灣平常就是這樣講。
第二天見中國奧會劉鵬,他是個標準中國共產黨盛氣凌人的口吻,特別提到維安問題,我說這是市長的責任,我保證維安做到滴水不漏,我保護所有國家選手到高雄的安全,包括中國的選手,他讓我感受真是「夭壽臭屁」(傲慢),直到後來晚宴請我們時,他的肌肉才稍微鬆弛,你可以很明顯感覺到三十年後的今天中國官員那種成為大國的氣勢,而我也不能示弱,或被壓下去。
但是國內的壓力卻是無形的大,統獨、藍綠的糾結,非常不容易處理,講氣魄、喊大聲話的時代,對我來說已經過去了,我們現在的努力是要讓台灣的存在在國際被看到,必須讓全世界知道台灣不應該被遺忘,好像視而不見,這也是這次世運必須成功的重要性。
問︰「奧會模式」與國旗的處理如何克服?
陳︰我請劉世芳與IWGA做了很多溝通,奧會模式如果是在比賽的場所,我們不能違背,但是做為一個人權的城市,以及台灣是個自由民主開放的社會,在非比賽的場域,我沒有權力去限制我們的國民不能拿中華民國、台獨、圖博或是法輪功等任何的旗子,我們對IWGA非常清楚的表達立場,同時我也公開宣布只要是以和平的方式,我們歡迎以任何旗子表達政治立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