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開行事曆,從劇本分發給演員們也經過將近兩個月了。
四月十一日,又是一次萊茵盃的結束,各位的心裡一樣是空空蕩蕩的黯然散場。
無論假日或課後,本班的十一位演員在五十幾個日子裡聚在一起排練,在薪傳劇場、在文園穿堂都看得到我們的身影。
而編劇組們在劇本的選稿、校稿、編輯上花了多少時間,道具組們在各種巨型道具、飾品、服裝上費了多少心血,相信眾人更一定有目共睹。
但我們還是沒能得獎,連一個普通獎項也沒有,連一句好心施捨的安慰也沒有。
(更不用提飲料一瓶都沒有。)
nothing
just nothing
頒獎典禮結束了,幾家歡樂幾家愁,唯G42A是連續兩年都抱著愁思返家的一群。
即使是帶著笑容離開的人,我相信你們心裡也會有一絲絲的失落感。
當再多鼓勵的話都起不了作用的時候。
當再多「沒關係,明年會更好」都起不了作用的時候。
我們G42A究竟該何去何從?
我們這個班級的定位到底是什麼?
在運動會結束時,其他同學問起:「你們班有得什麼獎項嗎?」
我只能苦笑地說:「我們班是文藝班。」
而萊茵盃結束後,在其他同學問起我們班的強項時,我又該回答什麼?
of course,比賽並不能代表一切
比賽輸了,五十名G42A的同學們,都依然是原來的自己。
管他什麼萊茵盃、運動會?管他什麼整潔分數、秩序分數?
你說對不對?
「既然得不到獎,那乾脆就擺爛了嘛!」
這種想法其實也不無道理。
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經歷得起兼具「多樣性」和「持續性」的挫折感。
只可惜我們每個人都背著G42A這塊招牌,那是拔不下來的,別再做無謂的掙扎。
在腦中有許多種想法在那轉啊轉,但我們終究只能朝向其中一個想法向前邁進。
我們可以哭著度過、可以笑著度過、可以袖手旁觀的度過、可以竭盡己力的度過。
但我們在文藻的這五年總是要肩併肩地度過。
不論你選擇什麼方式,最後又得到什麼結果。
未來的三年依然還有很多共同的挑戰等著五十個人一同奮鬥,這就不用我多說。
可是「熱忱」這兩個字,難道已經在我們班燃燒殆盡了嗎?
我不相信。
我知道在角落裡,總是會有默默付出的人。
我知道在講台上,總是會有盡力領導的人。
我知道在百忙之中撥出的空閒時間裡,總是有靜靜處理班務的人。
我知道在疲累的夜晚裡,總是有絞盡腦汁為班上活動想新點子的人。
我知道在你的心裡,總是會藏著一顆火種。
隨時準備在我們五十人共同經歷的五年歲月裡,燒出每個人靈魂中最美的一面。
「我們」這兩個字,在離開文藻校園後,它究竟會在你腦海中留下什麼印象?
你有選擇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