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的低調有助於其達到它的目標
Published: February 12, 2009
譯者:奧斯不來陳
台北,台灣──美國新任國務卿準備前往北京進行一場會談,而內容中幾乎沒有提到台灣;對此,台灣的總統並未提出任何異議。
Chao-Yang Ch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
台灣總統馬英九說,台灣和中國之間的關係緩和,「對大家來說都是個好消息。」
馬英九總統在週四時表示,他對於緩和台灣和中國之間的緊張情勢感到十分欣慰;他也不在意國務卿希拉蕊˙克林頓的訪問名單中,台灣的優先性偏低。
馬總統在總統府內接受一場近六十分鐘的採訪時表示,與中國之間的情勢緩和:「對大家都是個好消息,而他們在會議中未提到台灣,並不會使我們感到不滿」。
馬總統希望在中國和台灣的關係之間,代表最高權威的柯林頓女士能夠提供一些幫助,「美國可以藉由鼓勵維持現狀,扮演一個建設性的角色。」
但自從他在去年五月執掌政權之後,台灣和中國的情勢已經大幅緩和,台海不再是一個可能的引爆點,馬總統也計畫要改變他對華盛頓方面的要求。他希望台灣和美國之間能簽署自由貿易協定,開放台灣國民免簽證前往美國,以及簽訂台美雙邊引渡條約。
自從國民黨在1949年的國共內戰敗給共產黨之後,北京政府就將台灣視為一個叛亂省份,而讓台灣和中國重新統一,也成為中國在與美國──台灣最親近的盟友──往來之間最重要的目標。
但是美方高層已經透露,柯林頓女士於下週的亞洲之行的會談重點包含:氣候變遷、能源、北韓、西藏、伊朗以及經濟問題。
馬總統表示,即使台灣政府對北京方面開放來台的觀光客數量感到失望──台灣政府設定每日三千人為上限,但實際上每日自中國來台的觀光客人數卻只有五百至六百人左右──他在今年仍然會推動台灣與中國更緊密的經濟合作關係;。
馬總統說,近期會調整中國觀光客在台灣滯留的最長時間,從十天延長至十五天,而來台的最低人數,也將從十人調降至五人,他表示這有助於提高中國觀光客的數量。而他在週四時也表示,希望能夠藉由政府中央來安排往返中國的固定班機。
他藉著允諾與中國之間建立更緊密的關係,將會確保台灣經濟的未來,在三月的大選中勝出。但是全球經濟情勢下滑,影響了這座島嶼上的出口產業;儘管台灣的政府認為經濟會保持緩慢的成長,但許多投資銀行的經濟學家提出預測,台灣今年的景氣將會萎縮。
馬總統表示,如果台灣的主要出口市場復甦,台灣的經濟就會成長。在這同時,政府也發放了價值$110美元的消費券給每位公民,並加快執行馬總統在去年競選時所承諾的公路、橋梁、學校等建設計劃的腳步。
「這是亟需振興國家經濟的時刻──我們會開始整頓財政,」他說。
馬總統對美國的三項期待,都面對著希望渺茫的未來。
美國和台灣政府在去年曾經進行過有關貿易契約的詳細討論,而該契約的限制會比自由貿易協定嚴格許多。
楊甦棣──在台北和華盛頓不完整的外交關係中,無法完全代表美國政府的美國在台協會會長(AIT)──在十一月及十二月時公開表示,政策制定者將重點集中於貿易協定上,不過卻看不出歐巴馬執政團隊有任何試圖改變當前局面的跡象。
在馬總統與中國的關係中扮演核心角色──曾經讓台灣和中國在2000年及2001年一同進入世界貿易組織(WTO)──的賴幸媛表示,台灣並沒有在自由貿易協定上進行詳盡的討論。
賴女士在她的意見中表示,台灣人民對於限制美國食物進口,並沒有多大的熱忱,所以美國政府應該十分樂意提供部分的自由貿易協定。
馬總統也要求美國開放台灣公民免簽證入境。英國在本周已經同意台灣公民可以無需簽證入境,並停留至多六個月。
楊甦棣會長對此公開表示,美國政府之所以對台灣公民免簽證入境持保留態度,是由於台灣政府對於非本國人民護照的發放,管控過於鬆散。
馬總統和賴女士希望美國政府准許台灣當局,追訴那些逃避到太平洋彼岸的經濟通緝犯;布希政府和歐巴馬政府皆未對此要求表達立場。
本篇新聞引用自New York Times:http://www.nytimes.com/2009/02/13/world/asia/13taiwan.html?_r=1&scp=2&sq=Taiwan&st=cse